一、加強監管。既然消費者、餐館和市場都不需要假冒調味料,為何這些假冒偽劣產品仍能生產并銷售。歸根到底,還是因為假冒偽劣產品造價相對較低,對應過來的就是相應的經銷商可以獲得更高的利潤。在高額利潤的誘惑之下,不少經銷商就會通過采購假冒偽劣產品來代替正規的產品。由于品牌廠商之間存在著多層級的經銷商體系,所以就會出現規范市場無力的尷尬局面出現。
因此。相關的執法部門和調味品廠家需要加強對經銷商體系的監管。
二、調整價格。隨著產品材料的不斷上漲,相關的調味品廠家會通過不斷提升產品價格
來獲得相應利潤。這樣的初衷本來沒有錯,但如果價格掌控不好,就會很容易流失原有的經銷商和顧客。所以,相應的調味品廠家不能一味提升產品的價格,而是應該綜合考慮市場價格變化、下級供應商接受程度、消費者消費能力等多個方面的因素。
三、創建完善的服務體系。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,主要以傳統渠道發展的眾多調味品廠家也應調整自身的銷售渠道,因為從“供應商”到“零售商”的轉變是整個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。但目前而言,很多廠家更多的是直面供應商,而不是消費者。如果想分得電商行業所帶來的大蛋糕,那這些廠家就得逐漸將重點轉到消費者的身上。如此一來,它們就必須建立一套完整的服務體系,無論是售前服務,還是售后服務,亦或是運輸過程中的物流服務。它們都得逐步,甚至是快速創建起來。
四、品牌的自我提升。在這個講究品牌效應的時代之下,眾多的調味料品牌更應注重自身品牌的管理。這里面主要涉及兩個方面,一是產品本身質量問題。要贏得長期顧客,廠家就必須生產質量過關的產品,否則的話,再多的工作都是無謂的。在這方面做得好的有恒順集團、一品生物、老干媽等。二是品牌效應的增強。在這個推崇品牌的時代,眾多調味品廠家如果想更快獲得廣大顧客的支持和歡心,那鞏固自身的品牌效應是很有必要的。因為很多時候,顧客買的不是產品本身,而是產品背后的文化。
簡而言之,食品安全這個問題固然不是一兩日就可以解決的,但如果相關的部門和企業如果可以做到以上幾點,那很多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,廣大顧客的健康問題也會得到更大的保障。